"回归论"与"回报观"是什么意思?如果强调证指或股价向价值回归缘何发行溢价和派生的认购成本居高不下呢?
admin888
|"回归论"与"回报观"是什么意思?如果强调证指或股价向价值回归缘何发行溢价和派生的认购成本居高不下呢?
"回归论"与"回报观"
"回归论"一般发生在总体股价相对较高的时候,在93年、94年的时候比较盛行,以至于在 800 点附近时仍有不少人认为股价"超值",应通过向下调整来实现"回归"。
94年 7月底的325点,便是"回归论"的产物,一方面舆论界大力倡导,另一方面扩容也在高速运转,为这一立论提供了有力的注解。96年、97年沪深股指双双大幅攀高,随即大幅下滑,这是股指进入"泡沫"区域后的正常回归。确实,客观认识初兴股市的特征、辩证分析中国股市的现状、合理确定总体的股价水平是亟待研究的大课题。
讨论"股价回归论"应考虑到这样几个问题;原始认购成本较高的现实;上市公司转型初期素质普遍不高而难为股东提供较高回报的状况;新兴市场保护投资热情对于股份经济深入发展的重要意义;价值这一中轴的确定非人力可控的真理性存在。
如果强调证指或股价向价值回归,缘何发行溢价和派生的认购成本居高不下呢?
如 97年配股价长虹9.8元、东大阿派 14元、蓝田10元、厦门机场10元等,有的发行市盈率一下子就高达 23倍,这显然是难以自解的悖论。同样,动辄数以百亿计的新股发行,如果没有二级市场的有力支撑,那也只能是沙滩琼楼。
我们反对无理性的市价狂飚,但怎样的总体股价水平才是合理的?
显然缺乏集体公认的价值准则。不过,理性的回归应是基于现实的市场化自发调整。伴随市场容量的放大,股价的集体同向运动将不复存在,而且总体上落差悬殊,以此构建梯次谨严的股价序列,这对于个股而言,实际上也是一种回归,貌似非理性的行为,正是为了步入一个理性境界。
在投资与回报两者的对位耦合上有一个问题是值得我们共同思索的,那便是如何才是正确的投资回报观。综观 1993年以来中国股市,在上市公司的资本扩张运动中,存在一个隐秘的公开事实;以远高于上一年度单股净资产值的溢价水平募集资金或现金增资,其超过股票面额发行所得的溢价部分列入资本公积金,而资本公积金又成为向全体股东转赠股票的源泉。
这一"配一送"循环是否成了一个巧妙的数字游戏,抑或无以自解的"怪圈"?
透视其中,如此循环往复,投资人除了部分的自我补偿,最终所获甚微。同股平权已成了一条铁律,对于红利的分享自然也是如此,这是作为一个"共同体"的上市公司股东之间防止彼此浸润的基本要则。出于特殊的原因。几平每家公司先期获准流通的是个人股,在实施配股中,过高的配股价格(相对净资产值而言),其超过面值部分计入资本公积金,成为向全体股东送股的依据,那么,对于因为没有或缺少配股准备金抑或其它原因放弃配股义务的发起人股东来说,占有了其他股东的权益。与之相对照,由于没有或未能足额派发红利或送股而匆匆配股,在发起人股所占比重下降情况下,从而使应得红利得以稀释,如此这些,亟待严肃面对和正视。
既然这种送X 配 Y 的分配模式并非真正建筑在盈利基础上,缘何上市公司乐此不疲呢?
因为这种形式不仅自身毫毛未损,相反还可能进一步实现资本扩张。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迎合了目前投资大众的心理。再有,一定比例的送配股可以经除权后产生低价效应,从而希望在年复一年的不断送配和上市公司保持稳定经营业绩的情况下产生"填权"效应。因而,送配股似乎成了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一种默契。由此可见,投资者只是以送配股为契机,希望股指抬升,赢得差价,即向市场索取"回报"。
过度的送配股,倘若不是建立在上市公司高成长性的基础上,是有害无益的∶其一,在资本扩张中使股本恶性膨胀;其二,易使大多数公司陷于"财务主义"的泥淖,从而可能影响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甚至对国家产业政策形成冲击;其三,造成事实上的资源闲置甚至浪费;其四,"配一送"循环由于偏离了绩效的最高准则,易导致投资者视线错移,不利于形成对上市公司的有效监督;其五,不利于理性投资观念的形成。
总体来看,上市公司送配股的非业绩标准以及缺乏统一尺度的审批制度,使投资者还不习惯在"公司??股东"的授受转化中实现回报,而是以分配方案为契机,将盈利动机的实现寄托在"投资者??投资者"的相互给予上。
这不仅使舆论界过于关注市场动态和演变趋势,也不利于真正形成全体公众对上市公司的集体制约,因而难于形成无形的精神压力所产生的自我动力感和危机感。由于送配股题材年年泛起,可谓常盛不衰,客观上对市场构成了一定的扭曲,故而匡正投资回报观对于上市公司,对于投资者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牛市通网是一个牛股推荐网与低风险投资知识网,可以在线联系客服领取牛股。牛市通网从权威的投资专家、金融分析师等投资信息中挑选优质的文章进行发布。牛市通网主要为投资者提供股票知识、股票观点、股票分析和明智金融投资讨论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