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轮行倩中年轮模式基理的运用分析
admin888
|多年轮行倩中年轮模式基理的运用分析
1.对多年轮行情的认识;多年轮行情是指一轮行情将要持续3至5年,它不同于常规的年轮行情。因为常规的年轮行情通常是1至2年{当年及跨年),可见它们的时态是不同的,正由于它们的时态不同,不仅反映它们走势不同;例如∶年轮行情都表现快"牛"慢"熊"行情,而多年轮行情则表现出慢"牛"行情。而且还反映出空间是不同的。例如;年轮行情每轮表现出的空间(高度)是与经济周期趋向同步,即比上轮空间(高度)递减或递增,而多年轮行情由于时态的延长,加上经济周期的趋向,其空间(高度)可以接近历史高点且也更有可能创出历史新高点或新低点。
因而笔者认为多年轮行情与年轮衍情是既相同而又有些地方不同的。相同之处是多年轮行情与年轮行情一样,其走势依然表现出上升大段和下降大段,其中不同之处是多年轮行情的上升大段是以3波段式上扬的,而不呈现小平台段。另外多年轮行情在下降大段的长平台振荡段中,常以小"熊"小"牛"段循环交换进行,、并且在小"熊"小"牛"段中也十分充分地表现出年轮模式的特征与规律,这都是笔者对多年轮行情的认识。
2.本轮(多年轮)行情的基本演绎与未来趋向∶首先我们要认识本轮行情的性质及主要特征,并以理论角度进行研判。从1996年1月23日发起的本轮(多年轮)行情,一直运行到笔者脱稿为止依然在进行。以沪市为例(以下同),从总战略眼光来分析,确定其为慢"牛"行情是毫无疑义的。因为它当前依然在 1300 点至 1400点的次高位运行。同时它在1997年5月12 日第1次见顶(仅称为第1峰)回落后,至今从未跌至 760 点以下(《分段对比理论》界定"牛"转"熊"市的标准为回落至该轮起始点加 240 点即相当于760点以下)因此至今仍不存在"熊"市,而仍处于慢"牛"行情之中。但是如何对 1997年5月12日第1次见顶回落后的走势定性呢?我们运用《分段对比理论》中年轮模式的定式来判断则是不难的。
笔者在1998年1至2月举办的两期培训班(参加人数达1400人)就已论述过1至4月的大盘走势,并早期预测了①3月 25 日大盘指数将跃上台阶;②将持续反弹4周;③大盘指数不会升得太高;④将由科技股、绩优股、本地股和资产重组股进行板块轮动;⑤个股将奔腾跳跃且颇为壮观。实践证实这一早期预测的高度精确性。而这些高度精确的早期预测来源于《分段对比理论》中变盘规律的奥秘时态剖析一章。我们运用年轮模式的基理对本轮(多年轮)行情的走势进行时态剖析,本轮行情自1996年1月23日发动,经过64个交易周。于1997年5月12 日达到第1个顶峰,见顶回落步人急(强)跌段运行8个交易周,从1997年7月7日止跌转为长平台中振荡段共运行3316.5个交易日,然后步入6连阴再跌段约1.5个交易周,也就是说见顶回落后共运行28个交易周,同时也经过了急(强)跌段→长平台中振荡段→再跌段,用年轮模式的观点,也就完成了"熊"大段的过程。
既然"熊"大段完成了,那么"牛"大段就应该来转换接替,因而从1997年11月26日起步入"牛"大段,先用去16个交易周走完第1小"牛"上升段和第2调整小段,然后自1998年3月24日起开始第3小段??主升小"牛"段,直至1998年6月16日也以28个交易周又完成了见顶回落后,继"熊"大段之后的"牛"大段,那么依据"牛""熊"交替的循环原理,到目前脱稿之时,大盘面临着又一个"熊"大段。当然这一"熊"大段是会再探阶段新底的,但不会演化成"熊"市,因为它毕竟不过仅仅是慢"牛"行情中的一个"熊"大段而已,所以不必惊慌失措。总的来说本轮行情将延续到1999年,目前依然是慢"牛"行情中的"熊"草与"牛"花交替而已。
牛市通网是一个牛股推荐网与低风险投资知识网,可以在线联系客服领取牛股。牛市通网从权威的投资专家、金融分析师等投资信息中挑选优质的文章进行发布。牛市通网主要为投资者提供股票知识、股票观点、股票分析和明智金融投资讨论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