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股票 > 财经资讯 > 财经频道

中国股票市场的宏观定位是什么意思?

2024-06-15 23:17:50 来源: 作者: admin888
分享到
关注牛市通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牛市通网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牛市通网在线客服

中国股票市场的宏观定位是什么意思?

中国股票市场的宏观定位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很短,从 90 年代初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成立到今天,不过是八年的时间,从其发展历程来看,我国股市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 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密不可分,从面中国股票市场的宏观定位问题不可避免地和国有企业改革联系在7 …起。

阻碍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我国固然从 50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始考虑国有企业的改革,但时至今目近 40年之后,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低下,企业负债比率过高,社会负担沉重的问题不但尚未解决,而且伴随着改革的深入,似平还有加剧的趋势。因此、逐步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下来的高负债问题,是搞活微观经济的当务之急。伴随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在国家财力日益紧张和宏观经济政策适度从紧的情况下,利用资本市场来降低企业负债率就成为--个主要方法∶?一方面通过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将企业债务转化为债权人的股权∶另一方面,借助资本运营,通过资产重组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盘活存量,从而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这样在中国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培育和维护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并使之在规范中日渐成熟就是应有之举,这也就是股票市场在中国宏观经济中的正确定位。然而。出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惯性思维, 出于对眼前矛盾的压力,我国的股票市场并未起到这种功能,而被许多上市公司视作"圈钱"的场所,在理论界亦有人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要搞活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而企业的阿题突出表现为资金短缺,而证券市场的发展,为企业开辟了从财政,银行之外融资的"第三条道路",可以说证券市场意味着"财源",这是问题的核心。

毫无疑问,这种观点过于狭隘,它忽视了在促进经济发展中证券市场的其他主要作用。毋庸置疑,证券市场的发展,的确为我国投融资机制的转化提供了一个契机。作为筹资者和投资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把资金的供求双方直接联结在一起的资本市场,对于企业来说在传统的融资渠道之外,有了一个扩大经营规模,解决资金短缺的有效场所,况且对于股票融资,没有还本付息的后顾之忧,财务压力较小;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金融意识的觉醒,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已不再满足于银行存款的低水平回报,渴望高投资收益,所以证券成为他们的资产选择对象。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作用,使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速度惊人,但另一方面对于这种现象的简单理解,也成为了对我国股票市场功能认识的一个误区。

圈钱只是证券市场最为原始,浅层次的功能,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存在总量问题,而且经济结构问题一直以来就是困绕着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借助于资金的直接融通,我国的股票市场应能起到促进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改善金融结构,降低金融风险, 建立一个更富有竞争性和清偿能力的金融体系,调动储蓄资金;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为新建公司筹集股权资本提供途径等作用。

1.提高投资分配的效率,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就是相对于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资源是稀缺的。在现代货币经济中,资金流引导实物流,融资的同时就意味着资源的配置,有效的股票市场迫使上市公司在平等基础上进行竞争,以得到投资者的资金。股票价格实际上是投资者对公司股票价值(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值)所贴上的标签。决策管理中的失误,包括错误的投资决策,较低的资本收益率,长此以往会给投资者造成不良印象,损害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即使封闭式的公司可能隐瞒这些信息,但信息披露制度使公众公司(上市公司)很难做到这一点,一旦投资者对该公司丧失信心,用"手"投票抑或用"脚"投票权的实施,会直接引起管理层的变更或资金的流动(即所谓"股权约束")。

股票市场的发展,使资本的标准化、可分性、流动性和交易性到了一个极点,原来物理意义上的机器设备被货币化、证券化了。呈现完全的可分性,因而可以充分的流动和交易,相对于其他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而言,一方面通过股票市场进行的配置效果更为直接(不经过实物形态的传递),配置成本更低(降低了产权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信息的透明度高,传播速度快,进而所引致的强有力的评价、监督机制,借助"趋利避害"的投资者(经济人)的本能反应,促使资金从低效益部门流向高效益部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建立一个更富有竞争性和清偿能力的金融体系

当前普遍的看法是我国经济中的金融风险已累积到较大程度,虽然金融风险尚未显性化,造成明显损失,但巨额的银行呆帐,坏帐不得不令人担忧中国的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单一的高度集中垄断的融资格局已不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1994年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金融改革∶如强化中央银行核心地位,改革性银行的设立来分离政策性业务等等,但我国金融结构功能却并未有本质的变化,银行体系的风险并未得到有效化解。任何一种经济活动都伴随着风险,关键取决于风险的性质及化解渠道。金融风险按风险的影响范围来分, 可分为体系性风险和投资性风险、按性质分可分为市场性的非累积性风险和体制性的累积性风险。

而我国的金融风险属于体制性的累积性风险,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来逐步化解, 而只有通过非市场性手段强行化解,这将对我国金融体系的运行带来巨大破坏作用,如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甚至能演进为体系性风险,导致金融体系失灵或崩溃。一个活跃的股票市场为储蓄者和筹资者在银行体系之外又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机会,它的存在可以提高金融体系的竞争性和效? 113?率,并同时使得中国经济体系中的资产结构和投资主体真正实现多元化,进而使得风险承担主体多元化,实现风险结构的转移和风险性质的改变。股票市场另…个重要作用是稳定金融体系的清偿能力,公司债务与股东权益的比例过高通常是由手缺乏一个有效的股票市场,而,地这又削弱了公司资本结构的稳定性。我国企业的高负债率造成了企业对银行的高度依赖,这不仅损害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且威胁着银行的清偿能力,这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得到印证。

3.动员金融储蓄对发展

中国家的研究结果表明, 储蓄对各种金融工具实际收益反应很快,理论上只要证券真正成为一种稳定的,相对安全的投资方式,并且能带来富有吸引力的长期收益,它们就有两种作用∶

(1)股票刺激人们去投资、储蓄,而不是去消费购买不动产。金融储蓄超过了非金融储蓄,使得国内总储蓄率提高。

(2)股票与利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银行存款竞争,引起存款利率接近于反映通货膨胀和资金稀缺性的市场利率水平。在我国,由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改变和正处于制度变迁过程中的现实,经济主体(主要指居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受使我国的储蓄存款即便在高通货膨胀条件下也飞速增加,但是不可否认股票市场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总储蓄率、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4.促进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并为我国高新技术公司的成长提供资金

产业结构的升级即根据客观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 实现我国产业的升级换代,而结构失衡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难点。近年来为了扭转建国后的产业结构失调问题,我国集中于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建设。但长期以来产业集中度低,无法实现规模效益的问题依然存在,以至于目前我国出现传统产业全行业亏损的现象,阻碍着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我国经济改革的思路是要从总体上搞活国有企业,实现国有资产存量的优化配置,重点以产权为纽带,向大企业,大集团转变,鼓励强强联合,实现规模效益。证券市场为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了最佳运作场所∶对资源存量的重组。

证券市场不仅提供了资金支持,而且还提供重组所需的运作方式及制度安排等方面的必要支持,如作为必要中介的投资银行只有在证券市场中才能形成并发展壮大。同时,借助于证券市场所特有的流动性,为产权的权能分离提供了可能,使资产的归属和分割与资产的流动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从而以低成本,高速度为特点,促进资产合理流动,促进存量的优化配置,实现资产的有效重组,推动并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高新技术产业代表着经济的未来,对于它们的融资带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传统的融资渠道无法满足这种投资的需要。

对这种新公司的融资无论在西方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更多是来自投资集团(风险资本公司),只有保证了这种投资的流动性(即随时可通过公募的方式撤回),这种投资才是有利可图的。毫无疑问,股票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为我国高新技术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广阔的途径。通过上述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定位和作用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股票市场的发展对我国经济意味着什么,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股市的发展对于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将起到关键的作用。正因为如此,管理层对我国的股票市场密切关注,干预频繁。这一方面有助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

规范,有序发展;而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股市成为一个"政策市"、"消息市",影响着股市的正常发展。股市的运行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在西方股票市场有"经济的晴雨表"之称,指其将提前反映经济的运行状况,经济从来就不是单向性地运动的,而是在波动性的经济周期中运行,经济从衰退,萧条、复苏到高涨的周期性变化是造成股票行市变化的最基本原因。股市中所谓"跌必有涨,涨久必跌,跌久必涨",从宏观面上认识,其理论渊源也在于此。当经济处于繁荣时期,企业经营效益处于较好状态时、各种股票基金的投资效益较高。人们对未来的经济形势持乐观预期,从而对公司的利润和发展也有乐观预期,刺激了投资者投资热情、明智的投资者果断购入股票推动股价上扬。而当经济进一步走向繁荣时,入场多数投资者认识到好的经济形势已经到来,公司利润不断增加,投资者完全认同,市场呈现大牛市走势。

而当经济繁荣接近达到顶峰时,明智的投资者意识到这一点开始离市,抛售股票,股市上涨趋缓直到逆转,而到经济开始衰退时,股市将加速下跌。当然对不同的行业来说,经济周期性变化对其产品需求、成本、销售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公用事业,生活必需品行业受影响相对较小,而钢铁、能源等行业所受影响较大。涨跌的内在趋势也是股票市场运动规律的反映, 理论分析表明股票市场上股票价格涨落遵循-一个盘整???转变??活跃??回落一再盘整的规律。一般而言,盘整期的股票交易量不大,股价涨-.-_j落幅度较小;转变期股票交易量增加,股价上涨幅度增大;活跃期的股票成交量剧增,股票价格也趋于大幅度上涨;回落期的股票交易卖多买少、股价大幅下挫。当跌至一定程度时,引起下跌的因素逐渐消失,股票的价格进入了新的盘整期,由此可见,股价的涨跌反映了股票处于不同的循环期,这是股票市场运动的内在要求??有涨就有跌,有跌必有涨,缓涨必将缓跌,暴涨必将暴跌。虽然规律的表现形式随时间变化而有异,但其作为一个规律,必将体现在股票价格的运动中。中国的股市也不例外,事实上,正是中国股市的巨幅波动,成为管理层干预中国股市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前所述,中国的股票市场从产生到今天,其发展历程仅有8年的历史,但回顾一下8年中中国股票市场的走势或许有助于我们认识到中国股市的不成熟,以致于我们可以直观上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中国股市波动的波幅之大,频率之高,确实令人心惊肉跳,中?116?国股市的投机气氛过于浓重了。1996年和 1997年两年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史上是极为重要的两年。1996年是中国证券市场大丰收的年度,沪深两市的指数有了大幅的上涨。同时,市场规模的扩张也异常迅猛,总市值接近1万亿元,上市公司家数较 1995年增加了2u5个;投资者队伍也迅猛增加,达到 2200 万。

所以把1996 年中国证券市场的主旋律视作发展并不夸张,从管理层整个年度的动作来看,这种意图亦非常明显。因为中国政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即财政捉襟见肘,银行难以再度负重的条件下,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需的巨额资金必须有新的来源,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成为了首要选择。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之上,中国政府对证券市场的态度由观察、试点转变为大力发展、积极扶持。

但是在经历了近10个月的股市合理成长阶段之后,从 1996年10月中下旬到12月中旬,深沪两市均发生了狂炒垃圾股的现象,而广大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极度淡薄,盲目跟进,造成股指猛涨40?50%投机性极强,市场中的泡沫成分剧增。在这种条件下,管理层为了保证股市的长期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定股票市场行为的措施,这在本书历史篇中已经作了介绍。政府的强有力干预,使深沪两市股指狂泻,沪市从 1250点泻至 900 点左右,而深市成指则从 4500 点高位狂泻至 3000点左右,跌幅之深,跌势之猛确属罕见,以致于广大投资者的信心严重受挫,对政府政策的一贯性普遍不满。

事后来看,这种政府干预实际上是一种"强行消除股市泡沫"的措施,是政府出于谋求股市的健康发展,消除或减弱投机泡沫,降低股市风险的必然选择。这个阶段使广大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得到了切切实实的加强,为我国股市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1997年是中国证券市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为? 117?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提出了理论依据。中国股市从这一年起开始转型,向深层次发展。截止 1997年末,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745家,较1996年增长 40.6%市市值总值达17529亿元,较 1996年增长 78.1%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25%市开户投资者.突破3200万。

1997年中国股票市场在迅猛成长的同时,从管理的 角度看,工作重点是加强市场监管, 规范市场行为,努力和化解市场风险,保证证券市场的稳定、规范,是 1997 年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主旋律∶短短两年的回顾,我们看到中国股市的"牛"与"熊"和管理层的政策措施关联过于密切了,使人不得不提出这祥一个问题∶中国管理层对于股市究竟有无统一的政策?对于这个问题,众说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即发展证券市场,使中国证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规范。为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支持,无疑是管理层对中国股市的统一政策。

但这个问题从另一角度说又不对,因为在中国,管理层出台的措施、方案,不仅透明度较低,而且随意性较强,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原则,很难视作统一的政策,也许政府本来的意图是为了促进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但有时却事与愿违,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曾说过"世界上大多数坏事,大都是好人干的"。这不得不令人深思。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有其内在的规律,股票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概莫能外。早在二百多年前,亚当?斯密就鼓吹"看不见的手",能使经济得以顺畅运行,而中国近 30年计划经济的实践也证明了 "看得见的手"并不能使经济运行实现最优。

改革开放以后的实践进一步表明市场经济应该由"看不见的手"来调控,而"看的见的手"只能在市场失灵,或在征兆已明显出现的条件下才能使用,不能滥用,市场经济的运行,如同组织一场比赛,政府只应当裁判,只应?118?及时处罚违规行为,而不能动辄就欲取消比赛。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管理层对资本市场的介入也许过于深入了,使得中国的股市随着管理层方针、政策的变动而变化莫测,使得投资者无所适从,不得不花费时间精力打探消息,以致中国股市中消息满天飞,一有风吹草动,可能就会导致股市的波动,应该说这无助于中国股票市场的深化。

但应该看到,中国的股市刚刚起步,不成熟是其根本特点,由此而引致的中国股市的高风险亦不得不需要管理层置身其中,毕竟中国股市垮不得。两难抉择,管理者何去何从,尚需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探索,在此本人也不便多说了。

牛市通网是一个牛股推荐网与低风险投资知识网,可以在线联系客服领取牛股。牛市通网从权威的投资专家、金融分析师等投资信息中挑选优质的文章进行发布。牛市通网主要为投资者提供股票知识、股票观点、股票分析和明智金融投资讨论等信息。

责任编辑:admin888 标签:中国股票市场的宏观定位是什么意思?
广告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牛市通网 |财经频道

中国股票市场的宏观定位是什么意思?

admin888

|

中国股票市场的宏观定位是什么意思?

中国股票市场的宏观定位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很短,从 90 年代初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成立到今天,不过是八年的时间,从其发展历程来看,我国股市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 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密不可分,从面中国股票市场的宏观定位问题不可避免地和国有企业改革联系在7 …起。

阻碍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我国固然从 50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始考虑国有企业的改革,但时至今目近 40年之后,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低下,企业负债比率过高,社会负担沉重的问题不但尚未解决,而且伴随着改革的深入,似平还有加剧的趋势。因此、逐步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下来的高负债问题,是搞活微观经济的当务之急。伴随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在国家财力日益紧张和宏观经济政策适度从紧的情况下,利用资本市场来降低企业负债率就成为--个主要方法∶?一方面通过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将企业债务转化为债权人的股权∶另一方面,借助资本运营,通过资产重组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盘活存量,从而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这样在中国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培育和维护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并使之在规范中日渐成熟就是应有之举,这也就是股票市场在中国宏观经济中的正确定位。然而。出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惯性思维, 出于对眼前矛盾的压力,我国的股票市场并未起到这种功能,而被许多上市公司视作"圈钱"的场所,在理论界亦有人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要搞活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而企业的阿题突出表现为资金短缺,而证券市场的发展,为企业开辟了从财政,银行之外融资的"第三条道路",可以说证券市场意味着"财源",这是问题的核心。

毫无疑问,这种观点过于狭隘,它忽视了在促进经济发展中证券市场的其他主要作用。毋庸置疑,证券市场的发展,的确为我国投融资机制的转化提供了一个契机。作为筹资者和投资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把资金的供求双方直接联结在一起的资本市场,对于企业来说在传统的融资渠道之外,有了一个扩大经营规模,解决资金短缺的有效场所,况且对于股票融资,没有还本付息的后顾之忧,财务压力较小;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金融意识的觉醒,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已不再满足于银行存款的低水平回报,渴望高投资收益,所以证券成为他们的资产选择对象。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作用,使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速度惊人,但另一方面对于这种现象的简单理解,也成为了对我国股票市场功能认识的一个误区。

圈钱只是证券市场最为原始,浅层次的功能,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存在总量问题,而且经济结构问题一直以来就是困绕着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借助于资金的直接融通,我国的股票市场应能起到促进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改善金融结构,降低金融风险, 建立一个更富有竞争性和清偿能力的金融体系,调动储蓄资金;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为新建公司筹集股权资本提供途径等作用。

1.提高投资分配的效率,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就是相对于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资源是稀缺的。在现代货币经济中,资金流引导实物流,融资的同时就意味着资源的配置,有效的股票市场迫使上市公司在平等基础上进行竞争,以得到投资者的资金。股票价格实际上是投资者对公司股票价值(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值)所贴上的标签。决策管理中的失误,包括错误的投资决策,较低的资本收益率,长此以往会给投资者造成不良印象,损害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即使封闭式的公司可能隐瞒这些信息,但信息披露制度使公众公司(上市公司)很难做到这一点,一旦投资者对该公司丧失信心,用"手"投票抑或用"脚"投票权的实施,会直接引起管理层的变更或资金的流动(即所谓"股权约束")。

股票市场的发展,使资本的标准化、可分性、流动性和交易性到了一个极点,原来物理意义上的机器设备被货币化、证券化了。呈现完全的可分性,因而可以充分的流动和交易,相对于其他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而言,一方面通过股票市场进行的配置效果更为直接(不经过实物形态的传递),配置成本更低(降低了产权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信息的透明度高,传播速度快,进而所引致的强有力的评价、监督机制,借助"趋利避害"的投资者(经济人)的本能反应,促使资金从低效益部门流向高效益部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建立一个更富有竞争性和清偿能力的金融体系

当前普遍的看法是我国经济中的金融风险已累积到较大程度,虽然金融风险尚未显性化,造成明显损失,但巨额的银行呆帐,坏帐不得不令人担忧中国的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单一的高度集中垄断的融资格局已不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1994年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金融改革∶如强化中央银行核心地位,改革性银行的设立来分离政策性业务等等,但我国金融结构功能却并未有本质的变化,银行体系的风险并未得到有效化解。任何一种经济活动都伴随着风险,关键取决于风险的性质及化解渠道。金融风险按风险的影响范围来分, 可分为体系性风险和投资性风险、按性质分可分为市场性的非累积性风险和体制性的累积性风险。

而我国的金融风险属于体制性的累积性风险,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来逐步化解, 而只有通过非市场性手段强行化解,这将对我国金融体系的运行带来巨大破坏作用,如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甚至能演进为体系性风险,导致金融体系失灵或崩溃。一个活跃的股票市场为储蓄者和筹资者在银行体系之外又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机会,它的存在可以提高金融体系的竞争性和效? 113?率,并同时使得中国经济体系中的资产结构和投资主体真正实现多元化,进而使得风险承担主体多元化,实现风险结构的转移和风险性质的改变。股票市场另…个重要作用是稳定金融体系的清偿能力,公司债务与股东权益的比例过高通常是由手缺乏一个有效的股票市场,而,地这又削弱了公司资本结构的稳定性。我国企业的高负债率造成了企业对银行的高度依赖,这不仅损害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且威胁着银行的清偿能力,这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得到印证。

3.动员金融储蓄对发展

中国家的研究结果表明, 储蓄对各种金融工具实际收益反应很快,理论上只要证券真正成为一种稳定的,相对安全的投资方式,并且能带来富有吸引力的长期收益,它们就有两种作用∶

(1)股票刺激人们去投资、储蓄,而不是去消费购买不动产。金融储蓄超过了非金融储蓄,使得国内总储蓄率提高。

(2)股票与利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银行存款竞争,引起存款利率接近于反映通货膨胀和资金稀缺性的市场利率水平。在我国,由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改变和正处于制度变迁过程中的现实,经济主体(主要指居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受使我国的储蓄存款即便在高通货膨胀条件下也飞速增加,但是不可否认股票市场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总储蓄率、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4.促进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并为我国高新技术公司的成长提供资金

产业结构的升级即根据客观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 实现我国产业的升级换代,而结构失衡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难点。近年来为了扭转建国后的产业结构失调问题,我国集中于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建设。但长期以来产业集中度低,无法实现规模效益的问题依然存在,以至于目前我国出现传统产业全行业亏损的现象,阻碍着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我国经济改革的思路是要从总体上搞活国有企业,实现国有资产存量的优化配置,重点以产权为纽带,向大企业,大集团转变,鼓励强强联合,实现规模效益。证券市场为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了最佳运作场所∶对资源存量的重组。

证券市场不仅提供了资金支持,而且还提供重组所需的运作方式及制度安排等方面的必要支持,如作为必要中介的投资银行只有在证券市场中才能形成并发展壮大。同时,借助于证券市场所特有的流动性,为产权的权能分离提供了可能,使资产的归属和分割与资产的流动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从而以低成本,高速度为特点,促进资产合理流动,促进存量的优化配置,实现资产的有效重组,推动并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高新技术产业代表着经济的未来,对于它们的融资带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传统的融资渠道无法满足这种投资的需要。

对这种新公司的融资无论在西方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更多是来自投资集团(风险资本公司),只有保证了这种投资的流动性(即随时可通过公募的方式撤回),这种投资才是有利可图的。毫无疑问,股票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为我国高新技术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广阔的途径。通过上述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定位和作用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股票市场的发展对我国经济意味着什么,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股市的发展对于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将起到关键的作用。正因为如此,管理层对我国的股票市场密切关注,干预频繁。这一方面有助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

规范,有序发展;而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股市成为一个"政策市"、"消息市",影响着股市的正常发展。股市的运行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在西方股票市场有"经济的晴雨表"之称,指其将提前反映经济的运行状况,经济从来就不是单向性地运动的,而是在波动性的经济周期中运行,经济从衰退,萧条、复苏到高涨的周期性变化是造成股票行市变化的最基本原因。股市中所谓"跌必有涨,涨久必跌,跌久必涨",从宏观面上认识,其理论渊源也在于此。当经济处于繁荣时期,企业经营效益处于较好状态时、各种股票基金的投资效益较高。人们对未来的经济形势持乐观预期,从而对公司的利润和发展也有乐观预期,刺激了投资者投资热情、明智的投资者果断购入股票推动股价上扬。而当经济进一步走向繁荣时,入场多数投资者认识到好的经济形势已经到来,公司利润不断增加,投资者完全认同,市场呈现大牛市走势。

而当经济繁荣接近达到顶峰时,明智的投资者意识到这一点开始离市,抛售股票,股市上涨趋缓直到逆转,而到经济开始衰退时,股市将加速下跌。当然对不同的行业来说,经济周期性变化对其产品需求、成本、销售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公用事业,生活必需品行业受影响相对较小,而钢铁、能源等行业所受影响较大。涨跌的内在趋势也是股票市场运动规律的反映, 理论分析表明股票市场上股票价格涨落遵循-一个盘整???转变??活跃??回落一再盘整的规律。一般而言,盘整期的股票交易量不大,股价涨-.-_j落幅度较小;转变期股票交易量增加,股价上涨幅度增大;活跃期的股票成交量剧增,股票价格也趋于大幅度上涨;回落期的股票交易卖多买少、股价大幅下挫。当跌至一定程度时,引起下跌的因素逐渐消失,股票的价格进入了新的盘整期,由此可见,股价的涨跌反映了股票处于不同的循环期,这是股票市场运动的内在要求??有涨就有跌,有跌必有涨,缓涨必将缓跌,暴涨必将暴跌。虽然规律的表现形式随时间变化而有异,但其作为一个规律,必将体现在股票价格的运动中。中国的股市也不例外,事实上,正是中国股市的巨幅波动,成为管理层干预中国股市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前所述,中国的股票市场从产生到今天,其发展历程仅有8年的历史,但回顾一下8年中中国股票市场的走势或许有助于我们认识到中国股市的不成熟,以致于我们可以直观上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中国股市波动的波幅之大,频率之高,确实令人心惊肉跳,中?116?国股市的投机气氛过于浓重了。1996年和 1997年两年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史上是极为重要的两年。1996年是中国证券市场大丰收的年度,沪深两市的指数有了大幅的上涨。同时,市场规模的扩张也异常迅猛,总市值接近1万亿元,上市公司家数较 1995年增加了2u5个;投资者队伍也迅猛增加,达到 2200 万。

所以把1996 年中国证券市场的主旋律视作发展并不夸张,从管理层整个年度的动作来看,这种意图亦非常明显。因为中国政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即财政捉襟见肘,银行难以再度负重的条件下,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需的巨额资金必须有新的来源,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成为了首要选择。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之上,中国政府对证券市场的态度由观察、试点转变为大力发展、积极扶持。

但是在经历了近10个月的股市合理成长阶段之后,从 1996年10月中下旬到12月中旬,深沪两市均发生了狂炒垃圾股的现象,而广大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极度淡薄,盲目跟进,造成股指猛涨40?50%投机性极强,市场中的泡沫成分剧增。在这种条件下,管理层为了保证股市的长期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定股票市场行为的措施,这在本书历史篇中已经作了介绍。政府的强有力干预,使深沪两市股指狂泻,沪市从 1250点泻至 900 点左右,而深市成指则从 4500 点高位狂泻至 3000点左右,跌幅之深,跌势之猛确属罕见,以致于广大投资者的信心严重受挫,对政府政策的一贯性普遍不满。

事后来看,这种政府干预实际上是一种"强行消除股市泡沫"的措施,是政府出于谋求股市的健康发展,消除或减弱投机泡沫,降低股市风险的必然选择。这个阶段使广大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得到了切切实实的加强,为我国股市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1997年是中国证券市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为? 117?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提出了理论依据。中国股市从这一年起开始转型,向深层次发展。截止 1997年末,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745家,较1996年增长 40.6%市市值总值达17529亿元,较 1996年增长 78.1%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25%市开户投资者.突破3200万。

1997年中国股票市场在迅猛成长的同时,从管理的 角度看,工作重点是加强市场监管, 规范市场行为,努力和化解市场风险,保证证券市场的稳定、规范,是 1997 年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主旋律∶短短两年的回顾,我们看到中国股市的"牛"与"熊"和管理层的政策措施关联过于密切了,使人不得不提出这祥一个问题∶中国管理层对于股市究竟有无统一的政策?对于这个问题,众说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即发展证券市场,使中国证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规范。为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支持,无疑是管理层对中国股市的统一政策。

但这个问题从另一角度说又不对,因为在中国,管理层出台的措施、方案,不仅透明度较低,而且随意性较强,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原则,很难视作统一的政策,也许政府本来的意图是为了促进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但有时却事与愿违,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曾说过"世界上大多数坏事,大都是好人干的"。这不得不令人深思。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有其内在的规律,股票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概莫能外。早在二百多年前,亚当?斯密就鼓吹"看不见的手",能使经济得以顺畅运行,而中国近 30年计划经济的实践也证明了 "看得见的手"并不能使经济运行实现最优。

改革开放以后的实践进一步表明市场经济应该由"看不见的手"来调控,而"看的见的手"只能在市场失灵,或在征兆已明显出现的条件下才能使用,不能滥用,市场经济的运行,如同组织一场比赛,政府只应当裁判,只应?118?及时处罚违规行为,而不能动辄就欲取消比赛。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管理层对资本市场的介入也许过于深入了,使得中国的股市随着管理层方针、政策的变动而变化莫测,使得投资者无所适从,不得不花费时间精力打探消息,以致中国股市中消息满天飞,一有风吹草动,可能就会导致股市的波动,应该说这无助于中国股票市场的深化。

但应该看到,中国的股市刚刚起步,不成熟是其根本特点,由此而引致的中国股市的高风险亦不得不需要管理层置身其中,毕竟中国股市垮不得。两难抉择,管理者何去何从,尚需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探索,在此本人也不便多说了。

牛市通网是一个牛股推荐网与低风险投资知识网,可以在线联系客服领取牛股。牛市通网从权威的投资专家、金融分析师等投资信息中挑选优质的文章进行发布。牛市通网主要为投资者提供股票知识、股票观点、股票分析和明智金融投资讨论等信息。


财经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