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股票 > 财经资讯 > 财经频道

"额度控制"的三结合原则有哪些?为什么要对新股发行的公司总数加以控制呢?

2024-06-15 23:17:50 来源: 作者: admin888
分享到
关注牛市通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牛市通网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牛市通网在线客服

"额度控制"的三结合原则有哪些?为什么要对新股发行的公司总数加以控制呢?

"额度控制"的三结合原则

股市扩容实施额度管理始于1993年,该年额度 50亿股(指能上市的那部分,又以面值算称为50亿元,下同),94年 55亿,96年150亿(其中 50亿为追加的),97年300亿,期间95年未下达。

93年的50亿新股发行额度直到 95年下半年才使用完毕,迫使 94年定下的额度顺延,同样,97年已过去了,而该年的额度却在该年未能启动。在股市尚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的时候,还不能完全自由放开,故实施额度控制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问题在于∶现行的额度控制方法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充实。近几年来,额度在不断加码,但执行却不能如期展开,就已暴露出弊端。

目前对新股发行额度的控制是以面值作为计算单位的,然而有关法律、法规对于发行价只有下限控制(即不低于发行前每股净资产值),却没有上限控制,使得溢价可高可低,因而实际募集资金是一个变量。贵州轮胎、广东金曼、衡阳中药、宁波杉杉发行面值总计0.86亿,而实际筹集资金却高达5.8亿,平均每家1.47亿。如某公司发行3亿股,溢价7元,一次筹资便是 20多亿。

由于96 年以后新股发行大多采用上网定价发行,那么,新股发行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将从二级市场被挤兑出去,这无疑对二级市场构成了极大的资金负担和心理负担。额度控制看起来属于硬控制,但由于发行价格是个变量,从而使之异化为软控制,具有空洞化的倾向。

以面值为计算单位的额度,不论 150亿,抑或 300亿,看起来很庞大,但面对那么多的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国家部委以及全国性的行业总公司,只能在一个总盘子下分解出许多小盘子来,平均之后也只能是杯水车薪。

于是,各地、各部门就只好在这个分解后的小盘子中做起"精打细算"的文章。为了在名下有限的份额中争取有更多的公司发行新股,且受公众股比例必须占到25%限制,必然导致一些中小型公司容易获得优先权,或从一个资产庞大的公司中挖出一小块所谓的优质资产来上市。既然是中小型公司,可发行的数量就进一步袖珍化,大抵在3000万左右,有的甚至只有 1000 多万股,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就会在提高溢价上动足脑筋。即使是一些资产规模相对较大的公司,也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性" 处理,如提高资产折股倍率,从而使每股净资产值和每股收益相应提高,从而使发行溢价水涨船高。

鉴于上述因素,最好实行三个限额控制,即在下达发行总额的同时,还应同时确定最多可发行新股的公司总数和不同资产规模的公司最高可募集资金的总额。如果能将这三者结合起来,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新股发行的混乱局面。我在 96年初提出了这个建议,在该年中期中国证监会采取了"总额控制。限报家数"的方针,可见部分被采纳,却不完全。为什么要对新股发行的公司总数加以控制呢?

大量小型化、袖珍化的上市公司不利于证券市场形象的塑造,也不利于市场运作的稳定,导致超级大户和实力庄家对市场的人为操纵。还不利于通过证券市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而一些真正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模较大、资金缺口较大的支柱产业和基础工业,却不能得到有效的支持。如果一味发展小公司,势必与此相冲突,使交易所演化为一个琳琅满目的日用小百货式的"商场"。

另外,中小型公司素来具有较强的股本扩张能力,一旦中小公司多了,年复一年的送配就会使市场不堪重负,也使扩容额度变相扩张了。以97年底的情况看,沪市上市公司 383家,市价总值9218亿元人民币,折合成美元,比起居全球市值之首的壳牌公司尚有距离,可见小公司太多了。同样,对于各发行公司一次性募集资金总额也应根据其规模的不同作出最高限制。

这样可以避免和杜绝确定溢价时的随意性,制止上市公司不珍惜股东权益,拿股东的钱建楼堂馆所,或进行高风险投资的现象,促使其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真正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同时、对此作出限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新股发行而对二级市场构成重大冲击。要真正实现额度控制,"三结合"的思路是比较可行的。

总发行量确定以后,关键是如何就另两个方面加以操作。至于分摊到多少家公司身上,确定的依据主要应该是产业依据、业绩依据、资产规模依据,如果以大中型企业为优先选择对象的话,且每家公司平均赋予 5000万股的额度,300亿便是 600 家,若平均为1亿股,只有300家。若长此以往,则中国证券市场可以在少而精的大思路下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97 年临近岁末之际,发行了鞍钢、邯钢、虹桥、东方航空这样流通规模在3亿股上下的股票,应该说有了较大的改进。在少而优的大前提下,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就不能过分地相信各地、各部门的新股发行自决权,而应破除地域分配的平均主义倾向,在接受广泛自由申请的基础上,经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初选,最后以统一的全国性标准接受复选和定选。这种方法的实施,是额度控制基础上又融进了"标准控制"的内容。要控制实际募集的资金总额,关键则在于使溢价确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近年来确定溢价多以市盈率为基础、其中B股、H股多在8~10倍、A股多在 16~21 倍。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各公司的盈利状况的变动性较大,从近几年财务报表看,税后利润年增长 300%下降 90%情况都有,由此测算的市盈率又如何令人信服呢?

比较起来、净资产值的变化相对较为稳定,故以每股净资产值作为确定溢价的重要参照系似乎更恰当一些。如前提及的贵州轮胎、金曼、湘中药、杉杉、发行价分别是发行前每股净资产值的 2.93倍、1.48倍、3.37倍、3.07倍,总体是偏高的。

牛市通网是一个牛股推荐网与低风险投资知识网,可以在线联系客服领取牛股。牛市通网从权威的投资专家、金融分析师等投资信息中挑选优质的文章进行发布。牛市通网主要为投资者提供股票知识、股票观点、股票分析和明智金融投资讨论等信息。

责任编辑:admin888 标签:"额度控制"的三结合原则有哪些?为什么要对新股发行的公司总数加以控制呢?
广告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牛市通网 |财经频道

"额度控制"的三结合原则有哪些?为什么要对新股发行的公司总数加以控制呢?

admin888

|

"额度控制"的三结合原则有哪些?为什么要对新股发行的公司总数加以控制呢?

"额度控制"的三结合原则

股市扩容实施额度管理始于1993年,该年额度 50亿股(指能上市的那部分,又以面值算称为50亿元,下同),94年 55亿,96年150亿(其中 50亿为追加的),97年300亿,期间95年未下达。

93年的50亿新股发行额度直到 95年下半年才使用完毕,迫使 94年定下的额度顺延,同样,97年已过去了,而该年的额度却在该年未能启动。在股市尚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的时候,还不能完全自由放开,故实施额度控制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问题在于∶现行的额度控制方法并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充实。近几年来,额度在不断加码,但执行却不能如期展开,就已暴露出弊端。

目前对新股发行额度的控制是以面值作为计算单位的,然而有关法律、法规对于发行价只有下限控制(即不低于发行前每股净资产值),却没有上限控制,使得溢价可高可低,因而实际募集资金是一个变量。贵州轮胎、广东金曼、衡阳中药、宁波杉杉发行面值总计0.86亿,而实际筹集资金却高达5.8亿,平均每家1.47亿。如某公司发行3亿股,溢价7元,一次筹资便是 20多亿。

由于96 年以后新股发行大多采用上网定价发行,那么,新股发行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将从二级市场被挤兑出去,这无疑对二级市场构成了极大的资金负担和心理负担。额度控制看起来属于硬控制,但由于发行价格是个变量,从而使之异化为软控制,具有空洞化的倾向。

以面值为计算单位的额度,不论 150亿,抑或 300亿,看起来很庞大,但面对那么多的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国家部委以及全国性的行业总公司,只能在一个总盘子下分解出许多小盘子来,平均之后也只能是杯水车薪。

于是,各地、各部门就只好在这个分解后的小盘子中做起"精打细算"的文章。为了在名下有限的份额中争取有更多的公司发行新股,且受公众股比例必须占到25%限制,必然导致一些中小型公司容易获得优先权,或从一个资产庞大的公司中挖出一小块所谓的优质资产来上市。既然是中小型公司,可发行的数量就进一步袖珍化,大抵在3000万左右,有的甚至只有 1000 多万股,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就会在提高溢价上动足脑筋。即使是一些资产规模相对较大的公司,也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性" 处理,如提高资产折股倍率,从而使每股净资产值和每股收益相应提高,从而使发行溢价水涨船高。

鉴于上述因素,最好实行三个限额控制,即在下达发行总额的同时,还应同时确定最多可发行新股的公司总数和不同资产规模的公司最高可募集资金的总额。如果能将这三者结合起来,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新股发行的混乱局面。我在 96年初提出了这个建议,在该年中期中国证监会采取了"总额控制。限报家数"的方针,可见部分被采纳,却不完全。为什么要对新股发行的公司总数加以控制呢?

大量小型化、袖珍化的上市公司不利于证券市场形象的塑造,也不利于市场运作的稳定,导致超级大户和实力庄家对市场的人为操纵。还不利于通过证券市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而一些真正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模较大、资金缺口较大的支柱产业和基础工业,却不能得到有效的支持。如果一味发展小公司,势必与此相冲突,使交易所演化为一个琳琅满目的日用小百货式的"商场"。

另外,中小型公司素来具有较强的股本扩张能力,一旦中小公司多了,年复一年的送配就会使市场不堪重负,也使扩容额度变相扩张了。以97年底的情况看,沪市上市公司 383家,市价总值9218亿元人民币,折合成美元,比起居全球市值之首的壳牌公司尚有距离,可见小公司太多了。同样,对于各发行公司一次性募集资金总额也应根据其规模的不同作出最高限制。

这样可以避免和杜绝确定溢价时的随意性,制止上市公司不珍惜股东权益,拿股东的钱建楼堂馆所,或进行高风险投资的现象,促使其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真正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同时、对此作出限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新股发行而对二级市场构成重大冲击。要真正实现额度控制,"三结合"的思路是比较可行的。

总发行量确定以后,关键是如何就另两个方面加以操作。至于分摊到多少家公司身上,确定的依据主要应该是产业依据、业绩依据、资产规模依据,如果以大中型企业为优先选择对象的话,且每家公司平均赋予 5000万股的额度,300亿便是 600 家,若平均为1亿股,只有300家。若长此以往,则中国证券市场可以在少而精的大思路下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97 年临近岁末之际,发行了鞍钢、邯钢、虹桥、东方航空这样流通规模在3亿股上下的股票,应该说有了较大的改进。在少而优的大前提下,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就不能过分地相信各地、各部门的新股发行自决权,而应破除地域分配的平均主义倾向,在接受广泛自由申请的基础上,经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初选,最后以统一的全国性标准接受复选和定选。这种方法的实施,是额度控制基础上又融进了"标准控制"的内容。要控制实际募集的资金总额,关键则在于使溢价确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近年来确定溢价多以市盈率为基础、其中B股、H股多在8~10倍、A股多在 16~21 倍。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各公司的盈利状况的变动性较大,从近几年财务报表看,税后利润年增长 300%下降 90%情况都有,由此测算的市盈率又如何令人信服呢?

比较起来、净资产值的变化相对较为稳定,故以每股净资产值作为确定溢价的重要参照系似乎更恰当一些。如前提及的贵州轮胎、金曼、湘中药、杉杉、发行价分别是发行前每股净资产值的 2.93倍、1.48倍、3.37倍、3.07倍,总体是偏高的。

牛市通网是一个牛股推荐网与低风险投资知识网,可以在线联系客服领取牛股。牛市通网从权威的投资专家、金融分析师等投资信息中挑选优质的文章进行发布。牛市通网主要为投资者提供股票知识、股票观点、股票分析和明智金融投资讨论等信息。


财经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