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股票 >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 > 炒股经验

炒股大户几十万到上亿的炒股秘诀

2024-11-05 21:25:08 来源: 作者: admin888
分享到
关注牛市通网在线:
  • 扫描二维码

    关注√

    牛市通网微信

在线咨询:
  • 扫描或点击关注牛市通网在线客服

  炒股大户几十万到上亿的炒股秘诀

  财富“聚变”的秘诀,不在于牛市中赚钱的速度,而在于熊市中回撤的尺度。这是一个“超级大户”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存在财富逆袭可能的时代。
  从超级牛市中的“蒙面赚钱”,到“结构性行情”中的精耕制胜,资本市场问世二十四年来的复杂多变,造就了新旧“超级大户”王朝的沉浮与更替。面对A股市场的“丛林法则”,一批昔日牛散陨落之际,又一批新面孔浮出。
  从籍籍无名到资产上亿,每一位“横空出世的超级大户”,无不是“风控”与“进攻”的多面手。上证报记者调查发现,这群人财富“聚变”的秘诀,不在于牛市中赚钱的速度,而在于熊市中回撤的尺度。

  “超级大户”辈出的时代

  在举家迁至北京十二年后,祖籍山西太原的刘敬终于可以放下一切顾虑,在朝阳门附近一处古色古香的四合院,专心研究他最热爱的事业:股票投资。
  从几十万本金到身价数亿的“超级大户”,再到成为京城一位小有名气的私募管理人,刘敬自称找到了最适合他的职业,他现在身份是北京晋商汇富资产管理中心执行合伙人。
  “名校”、“外企”、“华尔街经历”……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深圳人王约翰,并不满足这些外人仰羡的“标签”,在实现财富自由多年后,也正计划成立一家自己的私募,其主打招牌是他最擅长的量化投资。
  不同于聚少成多的勤劳致富和需要处理多种社会关系的创业创富,刘敬、王约翰不约而同选择了“第三条道路”——投资致富,并借此实现了财务自由,也被动收获了一个惹眼的“新标签”——“超级大户”。
  来自招商银行与贝恩的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国内高净值人群仍以企业主为主,约占60%左右。此外,职业经理人、专业投资人分别17%、14%。其中,“超级大户”正是专业投资者中的佼佼者。
  在A股问世的二十四年间,每一轮市场行情的涨潮,都会有一小部分人被历史的潮流推向“超级大户”的行列。当然,每一轮激情牛市之后的潮水退去,也会有部分超级大户陨落,消失于市场的茫茫大海。
  对于昔日“牛散”和“超级大户”的陨落,经常上电视台做节目的刘敬深感造化弄人。“当年很多叱咤风云的人物,现在都销声匿迹了,在江湖上留名一时容易,但长期留名却很难。”他说。
  “你运气好,踩准了就进了封神榜,而一旦跟不上,你就可能从此泯灭于江湖。”早年曾在招商地产做过董秘、后来进入私募行业的陈宇也时常感慨于市场的大悲大喜——每一年都不是同样的市场,因为不断有牛人出来,同时不断有很成功的人突然不见了,被大浪掩埋,很可怕,也很振奋。
  在2006年至2007年那轮超级牛市中,不少资产上千万、甚至过亿的超级“牛散”,也曾多次上榜十大流通股东,并拥有不少忠实粉丝。不幸的是,他们一贯秉持的激进策略,被随之而来的2008年熊市打回了原形。

    “准超级大户”在路上

  “有人辞官回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
  从超级牛市中的“蒙面赚钱”,到“结构性行情”中的精耕制胜,A股市场二十四年来游戏规则的嬗变,造就了新旧“超级大户”王朝的沉浮与更替。于是,一批昔日牛散陨落,又一批新面孔浮出。
  不同于以挖掘重组股起家的刘敬,曾拥有华尔街金融机构工作履历的王约翰更擅长挖掘成长股,而在操盘方法上,他也摒弃了传统的情绪化的建仓、减仓模式,而是采取了建立在人类情绪大数据基础上的量化交易系统。
  十多年前,名校毕业的王约翰选择进入某外资金融机构上班,外企的“高薪”和视野,让他积累了优于同龄人的不菲财富,正是这笔财富成为他日后做职业投资者的本金,十年来在深圳投资房产,后又赶上2005年以来的历次牛市。
  几年前,已提前实现财务自由的王约翰,正式辞去外人羡慕的高薪职位,在家专心做投资,而通过随后几年的牛熊历练,他也跻身为身价亿万的“超级大户”行列,他下一个目标是成立一家主打量化交易的私募基金。

  与赶上投资“黄金十年”的刘敬、王约翰等“超级大户”相比,生于80后的东北人小于目前还是一个成长中的“准超级大户”。
  尽管生于1983年,小于拥有的财富和经历却胜于同龄人。他的第一桶金来自2006年那场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在股市跌至1000点附近的2005年,他以50万资金买入中国石化等三股,至2007年5月账目浮盈已达350多万。
  2007年下半年,已感股市高位不胜寒的他开始分批减仓,转而买入商铺和房产。此后房价经历一轮暴涨,他也从此跻身“千万身价”行列。不过,2010年后他陆续出售了两套住宅,再分批次买入以银行为主的蓝筹股。
  “投资的本质就是赚取人性贪婪与恐惧的差价!”自称孤独的投资者的小于如是阐述自己的投资理念。一年前,他发起了“投资精髓”的微信群,里面聚集了一大批热衷投资的志同道合者,其中不乏资产上千万的“准超级大户”。
  生于80后、痴迷投资、资产千万、渴望财务自由、但没勇气放弃目前的职业……以小于为代表的“准超级大户”们,尽管他们职业五花八门,医生、律师、讲师、媒体人、婚礼司仪等,但他们都是财富道路上的虔诚学习者和追赶者。
  最近,小于再次重读格雷厄姆的经典著作,五年前他感觉到的是“低买高卖”思想,如今重读就感觉到的是“不确定”思想。他认为,如果你不从自己或别人的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是很难发自内心的和大师的思想找到共鸣点。
  “我们在座的高端客户,很多都是从小老板、小白领起家的,他们原始资金不过几十万,通过这些年不断的投资滚雪球,现在不少客户的资产都上亿了。”诺亚财富北京中心总经理薛晓勇对记者称,做到10年增值10倍看似很难,但只需年化25%就能实现。
  财富“聚变”与御熊之道

  “为什么越是有钱的人越有钱?富人也会遭遇金融危机,资产缩水,但在危机过后,他们的财富增幅特别快,远远超过普通人。”作为高端客户市场的北京负责人,薛晓勇对富人财富聚变速度颇为敬服。
  无独有偶,接触高净值人群较多的私募经理陈宇也很认同,从历史上看每一次财富重新洗牌的更替过程,资本的力量都发挥得淋漓尽致,贫富进一步分化非常明显,越是有钱的人,其对资产配置的能力越强,抗风险能力也越强。
  事实上,从籍籍无名到资产上亿,每一位横空出世的“超级大户”,无不是“风控”与“进攻”的多面手。上证报记者调查发现,这群人财富“聚变”的秘诀,不在于牛市中赚钱的速度,而在于熊市中回撤的尺度。
  “投资就像是走钢丝,你去买那些在高位的股票,就像走在100米高的钢丝上,而选择底部徘徊的股票,就像走在1米高的钢丝上。”对于市场的风险,刘敬打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
  在刘敬看来,从1米的钢丝上摔下来,你还可以站起来,而从100米的钢丝上摔下来,你就可能永远都站不起来了。比如前几年在高位重仓重庆啤酒的投资人有不少专业投资者,因此不去碰炒高的股票,是规避市场风险的首要前提。
  过去两年中,“准超级大户”小于也曾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融资教训。前年9月,他融资浦发银行最多曾赚60万,但因为误判牛市来了而“坚定持有”,最终止损出局,一年后他再次在茅台上得而复失。
  “即便我卖出后股指还在涨,这与我无关,因为我首要任务是尽量确保不因为融资而使本金亏损,至于赚多赚少,这和运气有关但心态更重要,有时候人应该离市场远一点。”谈及对融资炒股利弊与纪律,小于对此进行了深刻反省。
  面对去年以来的“千点行情”,小于认为,不要妄想会出现类似2006、2007年的那轮大牛市行情。“牛市中,炒股的前提是,要用自己的资金来长期持有,而试图通过借钱或融资来长期持有,试图押宝大牛行情是赌博行为。”
  实际上,今时今日的A股市场,早已经不是当年的“蒙面赚钱”的时代,那时候谁胆子大,谁就能赚钱。尤其是最近几年的“结构性行情”,更考验投资人的精耕能力,否则不是“满仓踏空”,就是“对冲失效”。
  “去年沪港通,最近个股期权,资本市场的工具越来越多,这对投资者的专业水准和风控能力都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在昨日做客和讯个股期权座谈会时,华夏基金上证50ETF总经理方军称,并建议投资者不妨交给机构去打理。
  在薛晓勇接触的“超级大户”中,主要来自于企业家和上市公司大股东,他们卖掉公司或减持股份后,手中拥有了大量的资金,最近都在加大了二级市场的配置,其中不少是通过私募间接参与股市的。
  “他们已经非常有钱了,更看重享受生活本身,而不希望每日为账户里多几十万、几百万而操劳,如果不是以投资为爱好,建议他们最好将钱交给专业的人去打理。”薛晓勇认为,近期大批基金经理创业奔私,正是看准了高端财富管理市场的大趋势。
责任编辑:admin888 标签:炒股大户几十万到上亿的炒股秘诀
广告

热门搜索

相关文章

广告
牛市通网 |炒股经验

炒股大户几十万到上亿的炒股秘诀

admin888

|
  炒股大户几十万到上亿的炒股秘诀

  财富“聚变”的秘诀,不在于牛市中赚钱的速度,而在于熊市中回撤的尺度。这是一个“超级大户”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存在财富逆袭可能的时代。
  从超级牛市中的“蒙面赚钱”,到“结构性行情”中的精耕制胜,资本市场问世二十四年来的复杂多变,造就了新旧“超级大户”王朝的沉浮与更替。面对A股市场的“丛林法则”,一批昔日牛散陨落之际,又一批新面孔浮出。
  从籍籍无名到资产上亿,每一位“横空出世的超级大户”,无不是“风控”与“进攻”的多面手。上证报记者调查发现,这群人财富“聚变”的秘诀,不在于牛市中赚钱的速度,而在于熊市中回撤的尺度。

  “超级大户”辈出的时代

  在举家迁至北京十二年后,祖籍山西太原的刘敬终于可以放下一切顾虑,在朝阳门附近一处古色古香的四合院,专心研究他最热爱的事业:股票投资。
  从几十万本金到身价数亿的“超级大户”,再到成为京城一位小有名气的私募管理人,刘敬自称找到了最适合他的职业,他现在身份是北京晋商汇富资产管理中心执行合伙人。
  “名校”、“外企”、“华尔街经历”……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深圳人王约翰,并不满足这些外人仰羡的“标签”,在实现财富自由多年后,也正计划成立一家自己的私募,其主打招牌是他最擅长的量化投资。
  不同于聚少成多的勤劳致富和需要处理多种社会关系的创业创富,刘敬、王约翰不约而同选择了“第三条道路”——投资致富,并借此实现了财务自由,也被动收获了一个惹眼的“新标签”——“超级大户”。
  来自招商银行与贝恩的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国内高净值人群仍以企业主为主,约占60%左右。此外,职业经理人、专业投资人分别17%、14%。其中,“超级大户”正是专业投资者中的佼佼者。
  在A股问世的二十四年间,每一轮市场行情的涨潮,都会有一小部分人被历史的潮流推向“超级大户”的行列。当然,每一轮激情牛市之后的潮水退去,也会有部分超级大户陨落,消失于市场的茫茫大海。
  对于昔日“牛散”和“超级大户”的陨落,经常上电视台做节目的刘敬深感造化弄人。“当年很多叱咤风云的人物,现在都销声匿迹了,在江湖上留名一时容易,但长期留名却很难。”他说。
  “你运气好,踩准了就进了封神榜,而一旦跟不上,你就可能从此泯灭于江湖。”早年曾在招商地产做过董秘、后来进入私募行业的陈宇也时常感慨于市场的大悲大喜——每一年都不是同样的市场,因为不断有牛人出来,同时不断有很成功的人突然不见了,被大浪掩埋,很可怕,也很振奋。
  在2006年至2007年那轮超级牛市中,不少资产上千万、甚至过亿的超级“牛散”,也曾多次上榜十大流通股东,并拥有不少忠实粉丝。不幸的是,他们一贯秉持的激进策略,被随之而来的2008年熊市打回了原形。

    “准超级大户”在路上

  “有人辞官回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
  从超级牛市中的“蒙面赚钱”,到“结构性行情”中的精耕制胜,A股市场二十四年来游戏规则的嬗变,造就了新旧“超级大户”王朝的沉浮与更替。于是,一批昔日牛散陨落,又一批新面孔浮出。
  不同于以挖掘重组股起家的刘敬,曾拥有华尔街金融机构工作履历的王约翰更擅长挖掘成长股,而在操盘方法上,他也摒弃了传统的情绪化的建仓、减仓模式,而是采取了建立在人类情绪大数据基础上的量化交易系统。
  十多年前,名校毕业的王约翰选择进入某外资金融机构上班,外企的“高薪”和视野,让他积累了优于同龄人的不菲财富,正是这笔财富成为他日后做职业投资者的本金,十年来在深圳投资房产,后又赶上2005年以来的历次牛市。
  几年前,已提前实现财务自由的王约翰,正式辞去外人羡慕的高薪职位,在家专心做投资,而通过随后几年的牛熊历练,他也跻身为身价亿万的“超级大户”行列,他下一个目标是成立一家主打量化交易的私募基金。

  与赶上投资“黄金十年”的刘敬、王约翰等“超级大户”相比,生于80后的东北人小于目前还是一个成长中的“准超级大户”。
  尽管生于1983年,小于拥有的财富和经历却胜于同龄人。他的第一桶金来自2006年那场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在股市跌至1000点附近的2005年,他以50万资金买入中国石化等三股,至2007年5月账目浮盈已达350多万。
  2007年下半年,已感股市高位不胜寒的他开始分批减仓,转而买入商铺和房产。此后房价经历一轮暴涨,他也从此跻身“千万身价”行列。不过,2010年后他陆续出售了两套住宅,再分批次买入以银行为主的蓝筹股。
  “投资的本质就是赚取人性贪婪与恐惧的差价!”自称孤独的投资者的小于如是阐述自己的投资理念。一年前,他发起了“投资精髓”的微信群,里面聚集了一大批热衷投资的志同道合者,其中不乏资产上千万的“准超级大户”。
  生于80后、痴迷投资、资产千万、渴望财务自由、但没勇气放弃目前的职业……以小于为代表的“准超级大户”们,尽管他们职业五花八门,医生、律师、讲师、媒体人、婚礼司仪等,但他们都是财富道路上的虔诚学习者和追赶者。
  最近,小于再次重读格雷厄姆的经典著作,五年前他感觉到的是“低买高卖”思想,如今重读就感觉到的是“不确定”思想。他认为,如果你不从自己或别人的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是很难发自内心的和大师的思想找到共鸣点。
  “我们在座的高端客户,很多都是从小老板、小白领起家的,他们原始资金不过几十万,通过这些年不断的投资滚雪球,现在不少客户的资产都上亿了。”诺亚财富北京中心总经理薛晓勇对记者称,做到10年增值10倍看似很难,但只需年化25%就能实现。
  财富“聚变”与御熊之道

  “为什么越是有钱的人越有钱?富人也会遭遇金融危机,资产缩水,但在危机过后,他们的财富增幅特别快,远远超过普通人。”作为高端客户市场的北京负责人,薛晓勇对富人财富聚变速度颇为敬服。
  无独有偶,接触高净值人群较多的私募经理陈宇也很认同,从历史上看每一次财富重新洗牌的更替过程,资本的力量都发挥得淋漓尽致,贫富进一步分化非常明显,越是有钱的人,其对资产配置的能力越强,抗风险能力也越强。
  事实上,从籍籍无名到资产上亿,每一位横空出世的“超级大户”,无不是“风控”与“进攻”的多面手。上证报记者调查发现,这群人财富“聚变”的秘诀,不在于牛市中赚钱的速度,而在于熊市中回撤的尺度。
  “投资就像是走钢丝,你去买那些在高位的股票,就像走在100米高的钢丝上,而选择底部徘徊的股票,就像走在1米高的钢丝上。”对于市场的风险,刘敬打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
  在刘敬看来,从1米的钢丝上摔下来,你还可以站起来,而从100米的钢丝上摔下来,你就可能永远都站不起来了。比如前几年在高位重仓重庆啤酒的投资人有不少专业投资者,因此不去碰炒高的股票,是规避市场风险的首要前提。
  过去两年中,“准超级大户”小于也曾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融资教训。前年9月,他融资浦发银行最多曾赚60万,但因为误判牛市来了而“坚定持有”,最终止损出局,一年后他再次在茅台上得而复失。
  “即便我卖出后股指还在涨,这与我无关,因为我首要任务是尽量确保不因为融资而使本金亏损,至于赚多赚少,这和运气有关但心态更重要,有时候人应该离市场远一点。”谈及对融资炒股利弊与纪律,小于对此进行了深刻反省。
  面对去年以来的“千点行情”,小于认为,不要妄想会出现类似2006、2007年的那轮大牛市行情。“牛市中,炒股的前提是,要用自己的资金来长期持有,而试图通过借钱或融资来长期持有,试图押宝大牛行情是赌博行为。”
  实际上,今时今日的A股市场,早已经不是当年的“蒙面赚钱”的时代,那时候谁胆子大,谁就能赚钱。尤其是最近几年的“结构性行情”,更考验投资人的精耕能力,否则不是“满仓踏空”,就是“对冲失效”。
  “去年沪港通,最近个股期权,资本市场的工具越来越多,这对投资者的专业水准和风控能力都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在昨日做客和讯个股期权座谈会时,华夏基金上证50ETF总经理方军称,并建议投资者不妨交给机构去打理。
  在薛晓勇接触的“超级大户”中,主要来自于企业家和上市公司大股东,他们卖掉公司或减持股份后,手中拥有了大量的资金,最近都在加大了二级市场的配置,其中不少是通过私募间接参与股市的。
  “他们已经非常有钱了,更看重享受生活本身,而不希望每日为账户里多几十万、几百万而操劳,如果不是以投资为爱好,建议他们最好将钱交给专业的人去打理。”薛晓勇认为,近期大批基金经理创业奔私,正是看准了高端财富管理市场的大趋势。

炒股经验